师资队伍

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罗珉

发布日期:2021-11-22 浏览量:

罗珉,男,籍贯四川成都,19547月成都出生。

1972年参加工作,1978年考入四川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工业经济专业。

1982年从四川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工业经济专业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评为讲师,199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历任西南财经大学工业经济系企业管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西南财经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西南财经大学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罗珉于20197月退休。

罗珉主要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工业经济》、《科研管理》、《经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等国内重点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编写教材和参编的专著十余本,出版的个人专著17本。

罗珉获奖的学术成果有:《资本运作——模式、案例与分析》获2001年度四川省优秀图书奖;《管理学范式理论研究》获2003-2004年度刘诗白经济学奖和2004年度四川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后现代管理理论探析》获2004-2005年度刘诗白经济学奖一等奖和2006年度四川省优秀图书奖;《德鲁克管理思想解读》获2008-2009年度刘诗白经济学奖;参编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现代企业制度论》一书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

罗珉现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公司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企业改革咨询委员。

罗珉代表性成果有:

一、代表性专著

1、个人独著:《资本运作——模式、案例与分析》,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获2001年度四川省优秀图书奖;

2、个人独著:《管理学范式理论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获2003-2004年度刘诗白经济学奖和2004年度四川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

3、个人独著:《后现代管理理论探析》,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获2004-2005年度刘诗白经济学奖一等奖和2006年度四川省优秀图书奖;

4、个人独著:《德鲁克管理思想解读》,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获2008-2009年度刘诗白经济学奖;

5、个人独著:《管理学前沿理论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6、个人独著:《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7、个人独著:《管理学范式理论的发展》,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8、个人独著:《管理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9、个人独著:《德鲁克与他的论敌们:马斯洛、戴明、彼得斯》,北京:燕山出版社,2017年。

10、个人独著:《组织管理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个人独著:《资本运作——理论模式与实践操作》,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罗珉、冯俭合著:《组织新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组织管理新范式》,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罗珉、彭毫合著:《平台生态: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北京:燕山出版社,2020年六月版。

14、彭毫、罗珉合著:《数字化平台战略:理论与实务》,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1年六月版。

 

二、代表性论文

1、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一期。2017年获得第三届《中国工业经济》优秀论文奖。

2、罗珉、马柯航:《后发企业的边缘赶超战略》,《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十二期。

3、罗珉、赵亚蕊:《组织间关系形成的内在动因:基于帕累托改进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四期。

4、罗珉:《论组织理论的新范式》,《科研管理》,2006年第三期。

5、罗珉:《价值星系:理论解释与价值创造机制的构建》,《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一期。

6、罗珉:《中国管理学反思与发展思路》,《管理学报》,2006年第七期。

7、罗珉:《组织间关系理论最新研究视角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一期。

8、罗珉、王雎:《组织间关系的拓展与演进:基于组织间知识互动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一期。

9、罗珉:《企业内部市场:理论、要素与变革趋势》,《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十期。

10、罗珉:《超现代管理:起源、范式与方法论特点》,《科研管理》,2007年第一期。

11、罗珉:《论超现代管理范式与方法论特点》,《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第二期。

12、罗珉:《管理学发展模式的现代性、超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论争》,《经济管理》,2006年第二期。

13罗珉:《后现代管理理论辩析》,《管理科学》,2005年第四期。